4月20日,质检总局发布了2016年旅行箱包、智能马桶盖、电磁灶等7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在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抽取的30批次智能马桶盖产品五成不合格,33批次电磁灶产品近六成不合格。
2016年底,质检总局针对网络销售的旅行箱包、电磁灶、移动电话、智能马桶盖、羊绒针织品、婴儿纸尿裤(片)、运动鞋等7种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本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王府井、唯品会、当当网、亚马逊、1号店、麦包包等9家电子商务平台买样的方式,抽查了257家企业生产的275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抽查结果显示:
不合格产品检出率超过50%的有3种产品,分别为旅行箱包60.7%,电磁灶57.6%,智能马桶盖50%;婴儿纸尿裤(片)产品未发现不合格;剩余3种产品不合格检出率分别是:运动鞋20.4%,移动电话13.9%,羊绒针织品15.3%。
➤ 本次抽查的主要特点
一是重点抽查B2C模式电商企业的自营产品
B2C模式即“商对客”模式,是指由电商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本次抽查涉及的9家电商平台企业,其经营模式均以B2C为主。另外,在京东等8家电商平台抽查均以平台自营产品为主,在天猫平台抽查以旗舰店、品牌专卖店为主。
二是突出抽查问题较多产品
本次抽查产品中,2016年电磁灶线下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检出率为71.2%,旅行箱包、移动电话、运动鞋3种产品以往线上或线下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检出率均在20%-30%之间。
三是突出源头追溯
通过电商平台企业,联系生产企业对样品和检验结果进行确认,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源头追溯机制。
➤ 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一是电磁灶产品电磁兼容项目不合格情况严重
共抽查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当当网、1号店等6家电商平台企业销售的33批次电磁灶,发现不合格产品19批次,全部存在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情况,且有17批次存在电磁辐射骚扰不合格情况。
二是智能马桶盖产品接地措施不合格现象突出
共抽查了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当当网等5家电商平台企业销售的30批次智能马桶盖,发现15批次产品抽样不合格,其中14批次产品存在接地措施不达标问题,10批次产品耐热和耐燃不合格,3批次产品螺钉和连接不合格,2批次产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1批次产品结构不符合标准要求。
三是旅行箱包产品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情况严重
共抽查天猫、京东商城、唯品会、亚马逊、麦包包等5家电商平台企业销售的28批次旅行箱包,发现不合格产品17批次,全部存在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情况,主要质量问题表现为拉杆脱出、提把损坏或包体开裂。
➤ 不合格产品处理措施
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质检总局已经责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认真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一)对于本次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企业,特别是抽查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应依法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
(二)针对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突出质量问题,如智能马桶盖接地措施不合格,电磁灶端子骚扰电压、电磁辐射骚扰不合格,旅行箱包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等,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后续跟踪监督检查力度。
(三)将本次抽查不合格产品情况通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切实维护产品质量安全。
附件:
3月14日,在以“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强调,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电商质量安全,质量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始终把电商、网购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监管和服务两手抓,既抓监管,又抓服务,让它健康地发展。
一是定标准。专门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现在立项了一批标准,形成电商体系的标准“过滤系统”。
二是搞认证。专门为“3C”认证开通一个“云桥”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主要电商平台,与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
三是抓管理。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品质控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检能力。
四是严监管。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心,跨境电商也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实施“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同时也组织了“神秘买家”,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2017年,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标小编语
多举措并举提升消费品产品质量
4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威海港考察,在了解到这里一季度出口增幅远高于进口时,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作为货物贸易大国从不刻意追求顺差,而是希望贸易更加平衡。既要扩大出口,又要加大进口;既要进口高技术产品,还要进口高质量产品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倒逼国内企业升级。这番话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国总理的开阔胸襟与气度,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总理提升产品质量的坚定决心。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近年来,国务院接连出台与提升产品质量相关的文件,如《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推动各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手段推动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
质量提升既离不开严格监管作后盾,也离不开先进标准的引领。国务院印发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特别提出:
要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发展优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提高消费品标准信息的透明度,鼓励第三方机构评估公开标准的水平,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引导消费者更多选择标准领跑者产品,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的消费需求,推动主要消费品标准由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
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质量担保、销售者先行赔付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制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优化网购消费环境,完善电子商务领域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多举措并举提升消费品质量。
标小编相信,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齐心共同努力下,人民的质量获得幸福感一定会随着我国质量提升行动的积极稳步推进而不断提升。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中国标准化杂志社